当依斯迈沙比里获钦点为新任首相之际,焦点便转向副首相和新内阁,联合政府之说顿时此起彼落,甚至还为此发动网上请愿。
“联合政府”的建议,都是在国阵确定一致提名依斯迈沙比里任相之后,尤其元首只召见114名议员,确认挺依斯迈沙比里任相的立场时,才见到反对党和相关人士提出。
朝野协商共谋合作的概念,原先由慕尤丁提出,以七大献议换取在野党支持,为保相位做最后一博,但陆续遭敦马、林冠英和安华的拒绝。
慕尤丁于8月16日卸下首相职后,元首隔日劝诫朝野放下成见,联手抗疫复苏经济时,也未见任何附和言论的请愿行动,没有反对党的重量级人物提出”联合政府”或任何朝野合作的建议。
有趣的是,无论”战时内阁”或”团结政党内阁”的建议,都由巫统率先提出,且早在首相人选未定夺前就已经提出,只是当时并没得到反对党或亲反对党人士的复议。
原先疾呼必须由安华组成新政府的林吉祥,在巫统和国阵一致提名依斯迈沙比里任相后,才提出”战时内阁”建议,并进一步在8月19日发表”首相人选若只有两人,则一人担正一人为副”的观点。
随后,网上也出现”联合政府”的请愿行动,知名律师安碧嘉再”姗姗来迟”,公开呼吁人们支持有关请愿行动。
也许不过是时间点上的凑巧罢了,就算局势倒转,假设安华出线、希盟上台在望,林吉祥和安碧嘉还是会讲同样的话、做一样的事。
也许这就是政治现实,是人们对政治失望的因由所在。政治人物或色彩鲜明的公众人物,口中所谓的维护公众利益,不过是为补救受损的政治利益的幌子罢了。
相较于多位”离巢”的前公正党议员,尽管巫统和国阵尚未有一致的首相人选时,就已表明即使下野也坚拒”归巢”,姑且不论立场对错,至少做到坚守原则,即便是做戏也做足全套,单就这点已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