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5日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衡量各种因素后,决定暂缓修订《逃犯条例》的工作,重新沟通解说。

她承认,爆发激烈社会冲突及矛盾,显现出之前的沟通工作无效,将好事变坏事,日后政府将与香港市民加强沟通,挽回初心。

林郑月娥指出,过去一星期见到大规模游行集会,周日晚和周三更有出现严重冲突,令警员、传媒和市民受伤,令人痛心。

港府第三次“抚顺民意”

自香港1997年回归,特区政府先后两次推行重大政策时遇上巨大反对声音,最终撤回议案。

这包括2003年年7月1日,50万人上街反对《基本法》第23条立法,香港政府过后撤回立法草案,时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辞职,特首董建华一年后以“脚痛”为由下台。

2012年,香港政府计划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列为中小学必修科,被外界质疑是政治“洗脑”,引发多次上街示威游行,尤其在9月多个团体在政府总部举行反国教集会,声称逾12万人参加,时任特首梁振英隔日宣布撤回计划,承诺5年内不再推动有关计划。

而此次修订《逃犯条例》,事由2018年2月在台湾发生港人杀人案,事件突显香港在刑事引渡逃犯方面有明显漏洞。所以香港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以引渡疑犯及防止香港沦为“逃犯天堂”,结果却换来“609百万人大游行”、“612骚乱”瘫痪立法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