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政府资政理事会被批缺乏民意基础、法律基础,权力与内阁部门重叠,甚至有内阁部长感到忧虑?

希盟执政后,首相敦马哈迪在未委任完整内阁前,就委任5人资政理事会来针对多个重要事项提供见解,并且拟定一些方向。

根据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报道,部分内阁部长也对这个理事会的权限有所担忧。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亚洲主管彼得蒙富说,理事会的成立可能削弱内阁部长的权限,也有政策混淆的风险。

消息人士称,内阁部长在7月4日的首次全员会议上,也要求首相保证理事会只是给予建议,而非做出决策。

消息也说,资政理事会在成立后召见许多政府关联公司的管理人,甚至提出要求他们辞职,甚至有内阁文件建议把国库控股挪入首相署的权限内。

首相署部长刘伟强今日在国内下议院就被问到资政理事会的贡献和角色,而刘伟强说,希盟政府是在5月12日宣布成立资政理事会,而其主要职务是在经济、金融事务及其它重要课题上给予政府建议。

“资政理事会被任命来拟定政策及计划草案以达成希盟的百日新政承诺,因此理事会将会在100天内给予政府建议。”

他也提出,资政理事会成立至今会见340名220个机构的代表以听取他们的建议,而这些来自民间的建议都仍被审视,并且将会提呈给政府来考虑。

刘伟强在回答纳闽国会议员罗兹曼的问题时也说,资政理事会只是顾问角色,没有执行权,只有政府才能够落实这些政策。

刘伟强也被林茂国会议员凯里在附加提问环节询问,若只是担任顾问,为何理事会主席敦达因会代表大马官访中国,而不是由内阁的部长出行?

刘伟强回答说,敦达因前往中国的行程,是由首相下令,对方不过是执行而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