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国阵选择下野有骨气,不如说是“自我救赎”,因为无论成全的是希盟或国盟政府,都有危机潜伏和必须承担风险。
若国阵与希盟合组政府,执政联盟议员虽达到112人,却也只是以简单多数执政,政府稳定性将面临高风险,随便一场补选就会对政权构成威胁。
更大的隐患还是“种族情绪”,潜藏着有心人煽动马来人的危机,尤其希盟和国阵进行谈判后,这忧患便有迹可循,甚至见安华漏夜发文安抚。
政府马来代表性易被炒作
关键在于希盟中选的82名议员,巫裔只有30人,马来代表性明显不够,就算国阵加入得到巫统“加持”,政府的巫裔议员增至56人,但由于希盟和国阵的议员人数差距太过悬殊,终究是希盟手握大权,政府也就极易被贴上“非巫裔主导”标签。
本届大选,希盟或国阵显然失去多数巫裔的支持,尤其明显拒绝阿末扎希,当政府由他们所拒的人组成时,巫裔会做何感受?万一被有心人利用,连同“非巫裔主导政府”一起炒作,后果将不堪设想。
至于国阵和国盟、砂盟组政府,执政联盟共有132名议员,当中102人是巫裔,且是大多数巫裔所投选的,相较于希盟为首的政府更稳定,也明显是马来人主导政权。
封闭神权吓跑外资
相对来说,政府多元性则大为逊色,只有1名印裔、5名华裔、2名卡杜姆裔和砂拉越土著22人,非巫裔代表共30人,相关族群的权益保障和资源分配,面临着耽误和失衡风险。
一旦撮合组成国盟为首政府,在首相慕尤丁领导下,潜藏着种族主义抬头危机,国家路线也将冒着从“多元开明”走向“单元封闭”的风险。
最叫人担忧的是,拥有45名议员的伊党,作为国盟最大党,在政府内居于主导地位,政策制定与执行将面临极端思维和保守作风的危害隐患,行政神权化、宗教化的危机四伏、防不胜防,不利于政府招商引资和国家经济增长。
社会动荡与经济损害的两难
国阵与希盟合组的政府,存在着不稳定隐患,社会也将面对动荡不安的潜藏危机;国阵促成国盟为首的政府,则面临国本动摇、经济损害的高风险。
既然不管与哪一方组成政府,所要冒上的风险,将有可能为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如此两难局面,在朝只会吃力不讨好,还不如下野来的自在。
要把以上风险和危害降到最低,就只有希盟和国盟共组政府,不但少些隐患,还可互相牵制,而国阵在野扮演好监督角色,这才符合人民在本届大选的抉择。
偏偏希盟和国盟组政府的方案,遭国盟当着国家元首的面给否决了;既然新政府难产,国阵下野也自然难求。入朝两难、下野难求,那就入宫觐见国家元首再奉旨行事。